(相关资料图)

我将通过心理学的解释,去理解这些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看待和应对这些事件。

事件详情:辽宁一位网友王先生手中有一张购得的革命烈士登记表,登记表载明,这位名为孙其考的烈士牺牲于1948年的四平战斗。孙其考的名字在中华英烈网可查,但相关记录比较粗略,不如这张革命烈士登记表详细。他看到辽宁革命军事馆在征集史料文物,感觉符合征集要求,于是在本周三主动联系了辽宁革命军事馆建设工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却说我这个表没意义、无价值,并且说不是名人的不要,甚至说出了啥破玩意儿都能要吗这样的话。”王先生非常生气,遂把两人的对话发到了网上成了热点新闻。

这个事件反映了人们在公益事业中的一些心理和行为,我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博物馆工作人员这种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叫做“选择偏差”。选择偏差是指在进行决策时,人们倾向于选择更为显著或更为可见的选项,而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或更为合适的选项。在这个事件中,工作人员认为只有捐赠名人的登记表才有意义,是因为名人的登记表更为显著和可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记忆,而普通烈士的登记表则相对较为普通和不起眼,容易被忽略掉。显然这是对先烈极大的不尊重,是不合适的行为。

那么要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建议采取以下举措:

1、通过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选择偏差的存在和影响。只有当人们意识到选择偏差的存在和影响时,才能从心理上做出调整,避免因为选择偏差而做出不恰当的决策。

2、在公益活动中,尽量减少选择偏差的影响,让所有的公益行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例如,在这个事件中,可以适当加大对普通烈士的登记表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烈士的事迹和贡献,从而让他们的登记表也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

3、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只有当个人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时,才能够在决策和行为中避免选择偏差的影响,做出更为客观和合理的决策。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点赞和转发,谢谢大家

上一篇:世界速递!2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承包”你的吃喝玩乐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